市公安局高度重视“一窗通办”民生实事项目建设,作为全市公安机关“一把手”工程列入年度公安工作重点改革项目,成立由副市长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张锐主抓,市公安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刘绍棠牵头,审批管理部门综合统筹,业务警种和各区分局“一把手”亲抓亲管的专项改革领导架构;制定涵盖3个方面11项工作任务的专项实施方案,锚定“线上与线下‘一窗通办’融合发展、人工与自助‘高效便捷’齐头并进”的改革方向,全力推进“一窗通办”高标准落地,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。现将有关完成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工作成效
“一窗通办”民生实事项目启动以来,市公安局靶向定位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,聚力提升公安服务体验感,“一窗通办”改革取得明显成效。市、区两级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共建成42个“一窗通办”综合受理窗口,进驻“一窗通办”高频事项共达1774项,实行“前台综合收件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统一窗口出件”管理运行模式,群众在同一综合窗口即可办理多警种业务,解决企业群众办事“多头跑、来回跑”的问题,截至11月20日,全市公安机关“一窗通办”综合窗口已办理政务服务事项30余万件;聚力打造市局、区分局、派出所及社区警务室(站)三级自助服务体系,持续增加自助办证设备数量及可办事项种类,同步打造22个自助服务示范点,目前,全市共有1025台自助服务终端布设在我市繁华商圈及边远农村地区,为群众提供“就近办”“家门口办”便捷服务,可办事项涉及公安车驾管、出入境护照和通行证、身份证和户口等与群众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个人高频事项。
二、经验做法
(一)挖潜优化资源,打造“一窗通办”服务闭环。一是科学打造“一窗通办”服务窗口。挖潜既有硬件资源开展“微改造”,在人民北路688号建成运行广州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综合大厅,开设“一窗通办”综合受理窗口5个,打造市级“一窗通办”改革“示范窗口”。11个区分局科学布局,开设37个综合受理窗口。二是全面优化服务群众事项。全面梳理市、区两级2900余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,进驻市局综合大厅“一窗”综合受理高频事项146项,11个区分局进驻事项总量1628项。根据市人大重要工作建议,打破交管事项固有审批模式,实现20项高频交管事项进驻中心六区公安政务服务大厅。三是倾力打造便民自助服务体系。优化自助设备布设网络,拓展可办事项,推动全市1025台自助服务终端提供“就近办”“家门办”便捷服务,其中622台实现24小时全天候“不打烊”。打造22个自助服务示范点,覆盖市中心繁华商圈和偏远农村地区。选址越秀区仓边路30号建设“广州市公安局政务服务自助办证服务站”,实现多警种24小时全天候自助服务,并配套提供驾驶员体检线上远程服务、自助拍照等便捷体验。
(二)强化科技赋能,突破“一窗通办”发展瓶颈。一是全面整合受理终端。多警种协同研发集成高拍仪、扫描仪、评价器等13种外接设备的“一体化”采集受理终端,为实现业务受理高效流转提供技术保障。二是便利群众线上预约。开展多警种网上预约系统综合化改造,打破数据互联共享壁垒,在市公安局门户网站电脑端、移动端同步开放“一窗通办”预约渠道。三是缩短群众等候时间。对原有区分警种的大厅取叫号系统进行一体化改造,优化派叫号规则,实现统一叫号、智能分流,缩短办事群众的轮候、办事时间。四是提升网办服务效能。建成运行“广州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”,上线事项2968个,为后续拓展线上“一窗通办”提供解决方案。
(三)聚焦办事体验,拓展“一窗通办”优质服务。一是强化窗口服务管理。张锐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,多轮次部署开展提质增效系列行动,建立领导挂点督导大厅、联席会议、窗口服务之星评选等系列工作机制,促进长效久治。精心遴选100余名警力组建市、区两级“一窗通办”前台受理队伍及后台支援团队,编撰15万字《审批工作细则》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指引,组织多警种业务交叉教学、跟班轮训,锻造通办型、复合型综合受理服务队伍。二是优化便民服务举措。会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部分大厅周边增设临时泊位,同步加强停车指引建设,多管齐下解决办事群众“停车难”问题;办证高峰期推出出入境业务窗口5+X延时服务,受理时间延长至夜间20时和周六全天;优化户政业务“长者通道”服务,老年人免预约优先服务年龄由65岁调整至60岁;推动公安标准证件照片有效期由180天延长至1年,有效期全国最长。三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。高度重视宣传工作,中央、省、市新闻频道先后专题报道广州公安“一窗通办”改革成效,并在多个媒体平台发布各类新闻30余篇次,制作动漫宣传片投放到繁华商圈户外大屏、公交、地铁等公共场所,持续传导改革成效,主动回应民生关切。近20个部、省、市公安同行专程到广州公安考察调研“一窗通办”工作,形成公安“一窗通办”改革“广州样本”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
市公安局将秉持“服务无境”理念,认真总结“一窗通办”改革经验,依托“广州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”数据共享和运行支撑能力,研究